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

美女醫師--翁雯柔年僅四十四歲,就因肺腺癌離世。

半技蓮+白鶴靈芝==對抗肺腺癌症腫瘤轉移



美女醫師--翁雯柔年僅四十四歲,就因肺腺癌離世。
「美女醫師」翁雯柔年僅四十四歲,就因肺腺癌離世。醫師提醒,肺腺癌早期診斷不易,晚期治療效果有限,但新藥物不斷增加,積極治療,才有更多可能性。
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高尚志說,國人罹患肺腺癌人數占肺癌患者一半,女性居多,其中不乏像翁雯柔、知名舞蹈家羅曼菲一樣,年輕又沒有吸菸習慣的患者。
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表示,吸菸、二手菸、油煙是致肺癌原因之一,但不少病人未接觸這些危險因子仍得病,可能與基因有關,但真正原因不明,尤其肺腺癌長在肺部周邊,初期不易有症狀。
國衛院研究也指出,東方女性罹患肺腺癌與基因變異高度相關,肺腺癌早期是「安靜」的癌症,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三、四期,加上移轉速度快,死亡率較高。
癌症希望協會秘書長蘇連瓔說,如果無理由的呼吸困難、體重減輕、疲倦,或頸部、鎖骨淋巴結出現腫塊、久咳不癒,一定要提高警覺。高尚志說,電腦斷層可找出小於一公分的腫瘤,建議有家族史、抽菸習慣、五十歲以上者,一到兩年定期檢查。
【聯合晚報/記者李樹人/台北報導】
  炒菜20年 罹肺腺癌機率高8.5倍 
菜炒得越多,就越容易罹患肺癌!國際知名醫學期刊「癌症研究」最新一期報導,與一般女性相較,每天早晚各炒五盤菜、且持續炒了20年的婦女,罹患肺癌的機率高出了6.1 倍,肺腺癌危險性則更高,發生率高出8.5倍。
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表示,該篇研究係由香港大學所發表,對於烹煮習慣差不多的台灣來說,調查結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該篇研究總共收集了200個女性肺癌病患,研究人員在每個病患住家附近各找了一名身體健康的婦女,作為對照組,希望從各自炒菜習慣及蒸煮頻率中,找出相關性。
研究小組先訂出炒菜單位,每天炒一道菜,如果炒一年,就是一個單位。每天炒10道菜,連續炒10年就是100單位;每天午晚各炒五道菜,連續炒20年就是200個單位。
研究顯示,一般婦女炒菜頻率大都小於50單位,而肺癌病患的平均炒菜盤數,則是顯著偏多。以200單位及50單位兩組相較,前者罹患肺癌的機率高出了6.1倍,肺腺癌發生率則高出8.5倍。
張文震指出,門診中確實經常收治一些五、六十歲、罹患肺癌的老媽媽們,一輩子從沒吸過菸,甚至連二手菸也很少聞到,卻還是得了肺癌,原因可能出在炒菜。
張文震強調,儘管炒菜可能導致肺癌,但民眾關注的重點應該放在整個廚房環境,而不僅僅是炒菜本身。因為致癌物質可能來自烹煮火源、所使用的油、通風狀況以及烹調方式。
今年12月的「刺絡針」整理出各項癌症的致癌原因,其中肺癌就包括了抽菸、炒菜時通風不良、大火炒炸等原因,整天在廚房忙碌的老媽媽們應該提高警覺。
張文震建議,國內衛生主管機關應該積極投入經費、人力,研究油煙導致肺癌的相關研究,因為這關乎眾多媽媽的身體健康,影響層面甚廣,不容忽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